小
暑
SUMMER
小暑时节
小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,每年公历7月6日至8日交节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载:“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。”小暑标志着盛夏正式登场,此时虽未至最热,但已显暑气渐浓之势。
展开剩余71%小
暑
SUMMER
起源与物候
小暑之名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。古人将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分为“小暑“与”大暑”,以体现气温递进的变化规律。小暑三候为:“一候温风至,二候蟋蟀居宇,三候鹰始鸷。”此时,热风拂面,蟋蟀躲进庭院避暑,各地鲜花盛开色彩艳丽,生动展现了季节更迭的细节。
小
暑
SUMMER
气候特征
小暑时节,全国各地普遍进入高温多雨期。南方地区进入梅雨季的尾声,北方则迎来了主汛期。在此期间,各地强对流天气频发。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说,此时地表热量累积,湿度增大,体感闷热。农业上需防范伏旱与洪涝,长江中下游地区尤为关键。
小
暑
SUMMER
小暑文学知多少
小暑在文人的笔下常与消夏、静心关联在一起。唐代元稹《咏廿四气诗·小暑六月节》写道:“倏忽温风至,因循小暑来。”道出节气转换的微妙。民间习俗中,有“食新米”以谢天地的传统,南方部分地区还保留“晒伏”的习俗,将衣物、书籍晾晒出来,防止发霉。此外,小暑还是养生得好时节,宜多吃藕、绿豆等清热食材,顺应“春夏养阳”之道。
小暑时节,全国普遍进入高温多雨期。南方进入梅雨尾声,北方则迎来主汛期,强对流天气频发。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说,此时地表热量累积,湿度增大,体感闷热。农业上需防范伏旱与洪涝,长江中下游地区尤为关键。
小
暑
SUMMER
节气诗词
夜望
宋·方回
夕阳已下月初生,小暑才交雨渐晴。
南北斗杓双向直,乾坤卦位八方明。
古人已往言犹在,未俗何为路未平。
似觉草虫亦多事,为予凄楚和吟声。
夏日南亭怀辛大
唐·孟浩然
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
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
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。
欲取鸣琴弹,恨无知音赏。
感此怀故人,中宵劳梦想。
编辑:孙泽丽
审核:刘良华、李宁
终审:杨婧涵
发布于:北京市在线配资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