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到体检报告,“心肌缺血”四个字像根刺扎在心上——总觉得胸口闷得发慌,爬两层楼就喘,西医说要靠药物控制,可总怕吃多了有副作用。其实不少人不知道,中医对付心肌缺血,早有“土办法”藏在生活里,温和又管用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一、先搞懂:中医眼里,心肌缺血根本不是“缺血”?西医说心肌缺血是血管堵了、供血不足,可中医看的是“气血”。心脏像个“小火炉”,得靠气血当“柴”才能烧得旺。要是气血不足,或者气血堵在半路(比如肝郁、血瘀),火炉烧不起来,就会胸闷、心慌、手脚凉——这就是中医说的“胸痹”,根源不在“缺”,在“不通”或“不足”。
3个中医“土招”,在家调心肌缺血
1. 喝杯“三通茶”,通血管不心慌
抓丹参10g、山楂5g、玫瑰花3朵,煮水当茶喝。
· 丹参是“血管清道夫”,能活血化淤,让血流顺畅;
· 山楂帮着消血脂,别让油脂堵血管;
· 玫瑰花疏肝理气,气顺了血才跑得快。
每天喝2杯,坚持1个月,不少人说胸口闷胀轻多了,爬楼也不喘了。
2. 按个“救心穴”,突发不适能缓解
手腕横纹上2寸,有个“内关穴”,被老中医叫“心脏守护神”。
· 平时没事按:用拇指按揉,每次3分钟,酸胀感越明显越管用,能预防心慌、胸痛;
· 突发不适时按:用力掐揉,配合深呼吸,能快速缓解胸口发紧,比含硝酸甘油还快(但严重时别硬扛,及时就医!)。
3. 睡个“养心觉”,比补药还养气血
心脏最累的时间是晚上11点-凌晨3点(中医的“子时”“丑时”),这时候睡不好,气血耗得快,心肌缺血更难好。
· 晚上10点半前躺床:别刷手机,蓝光会让心神不宁,睡前泡个脚(加艾叶、生姜),暖了气血好入睡;
· 中午眯20分钟:午时是心经当令,小睡一会儿帮心脏“休个班”,下午也不容易心慌。
二、提醒:这3类人别硬扛,及时找中医调不是所有心肌缺血都能靠“土法”,要是出现这几种情况,赶紧看中医辨证开药:
1.总觉得胸口像压着石头,连后背都疼;
2.稍微动一动就喘,手脚总冰凉;
3.吃西药控制住了,但总反复,还睡不好、没胃口。
中医讲究“一人一方”,比如气血不足的人要补(用黄芪、当归),血瘀严重的要通(用桃仁、红花),找对路子才能真正调透。
别把“心肌缺血”当成终身病,中医说“气血可调,血管可通”。试试这几个小办法,再配合少熬夜、少吃高油高盐,心脏慢慢“暖”起来,比啥都强。要是你也有心肌缺血的困扰,关+我!#心肌##缺血##中药调理方法#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在线配资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